“和平演变”一词在上世纪的世界政治舞台上常被提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都与此有关。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惯用的政治武器,也是美国当下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政策。和平演变策略最早是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进入21世纪后这个词似乎已很少再被提及,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已放弃了和平演变策略。事实上近年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背后就与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有关。
所谓“和平演变”其实就是通过非暴力手段促使对方国家内部出现质的变化。通过从对方内部进行演变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种变化最主要就是要促使对方思想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改变。美国十分注重对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利用。美国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向世界各地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事实上美国的霸权是由军事霸权、经济霸权、科技霸权、文化霸权等多方面共同构成的。
美国的核力量、11艘航母组成的战斗群以及遍布海外的军事基地构成了美国的军事霸权;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是美国经济霸权的最直观体现;美国的科技霸权使其得以在产业体系上掌握很多国家的命脉,因此美国用一枚小小的芯片就可以卡别国的脖子。相比之下美国的文化霸权似乎并没那么显山露水,但其实美国的文化霸权可以说是渗透到了全世界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中。
美国的NBA赛事、好莱坞大片在全球各地都有为数众多的观众。美国这种在文化上的影响力其实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接触到了,只不过我们很多人对这种霸权缺乏一种直观的印象而已。美国的文化霸权其实是与军事霸权、经济霸权、科技霸权紧密相关的:任何国家在与美国开展经贸往来、引进美国技术的同时就不可避免会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当然受到美国文化影响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事实上任何国家的文化中都有可取之处。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当然也有自己的文化闪光点。各国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和平演变与正常的文化交流是不同的。正常的文化交流是我的文化推广给你、你的文化推广给我,然后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各自决定该怎样学习并与本国文化相结合。美国的做法则是强行把自己的价值观推广给别人。
美国通过自己的文化霸权向全世界推广美式价值观。尼克松就曾说过:“倘若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失败,那么我们所有的武器、技术、文化交流、经济优势都将毫无意义。通过广播向别国传送我们的文化比在其领土内安放导弹更为重要”。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就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手段向其他国家强行输出美式价值观。从80年代起美国又以学术交流为名派遣本国学者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访问交流。
同时美国财政部还拨款30亿美元用以资助外国学生、学者到美国学习。这样美国培养了一批认同美国制度文化的学者。当这些留美学者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以后就会把美式价值观带回去。在后来的苏东剧变过程中一大批认同美式西式制度文化的知识分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还把对外经济援助与文化输出捆绑起来。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往往意味着需要在政治文化上认同美式价值观。
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中人权问题一直是重要工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世界各国其实都存在一定的人权问题。美国自己也不也因为黑人问题屡屡被国际社会诟病吗?除非有朝一日实现了全人类平等团结的大同社会才有可能彻底解决人权问题,但在目前现实情况下人与人不平等的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是客观存在的。美国无视自己的人权问题,却总戴着有色眼镜挑别人的错。人权问题就这样成为了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美国把人权问题与经贸往来中的最惠国待遇捆绑起来。美国总是借人权的名义制裁那些美国认为“没有人权”的国家。美国其实是打着人权的幌子搞渗透和颠覆活动。当然以上所说的这些都是美国在全球搞和平演变的通常手段,那么具体在针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时有什么特点吗?事实上从新中国成立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段时间美国基本上没怎么对中国采取和平演变策略。美国对中国采取和平演变策略主要是在70年代尼克松访华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的是一种封锁孤立的策略。美国在东亚地区与日本、韩国等建立了多个双边、多边军事同盟,甚至在中国周边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时美国对中国采取的策略是武装封锁、政治孤立、经济打压。当时的中国就和如今的朝鲜一样处于被孤立于国际体系之外的状态。那时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虽与美国存在意识形态之争,但苏东国家与西方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却从未中断过。
可那时的中国与美国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往来,所以美国即使想渗透中国也做不到。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之间不通往来的外交坚冰,但中国展开对美外交以后也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渗透干预的机会。尼克松在他所著的《只争朝夕》一书中明确谈到了如何和平演变中国的问题。他在全书一开头就提到:中国的人口占全球1/5。中国注定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核武器及传统武力也足以跻身世界军事强国行列。
尼克松认为要想把这样一个大国永远隔绝于国际体系之外是不现实的。因此尼克松主张应当接纳中国融入到国际体系当中。这当然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在客观上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美国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尼克松认为美国要使中国和平演变就必须强化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关系,因为美国在经贸往来中可以迫使中国接受一些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从而逐渐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
以往中美之间不存在贸易往来的时候美国想制裁中国也没招,可等到中美经济高度融合相互依存的时候美国就有了更多牵制中国的手段。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通过贸易战打压日本加速了其泡沫经济的破灭。从此以后日本就迎来了所谓“失去的二十年”。如今的中美贸易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当初日美贸易战的翻版:美国其实是拿当初对付日本的招数在对付中国。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频频对中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除了贸易制裁以外美国对中国的渗透也与日俱增。1994年中国引进了第一部美国电影《亡命天涯》。从此以后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始变得日益密切。到了21世纪好莱坞大片已占领中国相当部分市场。除了影视作品之外各种美国文化因素也在潜移默化进入中国。当然不能说所有文化交流都是和平演变,但美国在文化推广的同时的确是在有意识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久而久之中国就会出现一个认同美式价值观的庞大人群。
人权问题向来是美国干预别国内政的最好托辞。美国在对付中国时当然也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工具。事实上美国曾屡屡以人权问题为由要求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当然我们也不认为我国的制度已尽善尽美到无需改革的地步,但至于具体怎么改应当是根据我国客观实际决定的一个内政问题。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实际上是别有用心的。这与美国在其他国家煽动颜色革命的行为其实如出一辙。
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的内容涉及:美国协防台湾;防止中国以非和平方式决定台湾前途;在美国国内法体系上给予台湾类似“国家”的地位......这些内容都是对中国主权公然赤裸裸的侵犯。近年来除了台湾问题之外美国又在香港、南海、新疆、西藏等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内政问题上频频发难。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已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一种主要手段。
为什么现在房子没阳台(为什么现在新房不建设阳台) 国家规定不让建设阳台以前很多楼盘都是利用阳台出挑半面积来增加套内面积当作福利甚至直接算入套内面积卖钱,对于开发商来说这部分没有税不计入总面积,相当于白拿到的,新规范实施后,有些城市还出台了地方规范,要求阳台面积不得大于多少多少平方米,有些城市要求阳台必须在主体结构内,有些城市要求阳台必须全包。2、高
为什么酒店的床单都是白色的(酒店床单和毛巾几乎总是白色的原因) 床单有多种颜色和面料,从灰色到红色再到蓝色。浴巾也是如此。你自己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或者你可能认识一个在他们的亚麻布上保留流行颜色的人。但是当你去酒店时,通常不会有很多种类。被子可能是五颜六色的,但床单和毛巾几乎总是白色的——明亮的高功率白色。考虑到酒店白人穿很多衣服这一事实,这是一个奇怪的选择。虽然
床单为什么会变黄怎么样弄掉(为什么男生的床单容易发黄?) 说到床单发黄的问题,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脏了?”其实,床单发黄的原因可不只是脏,它和生活习惯、体质、季节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床单特别是男生的床单容易发黄,如何判断皮肤是否被螨虫侵扰,以及冬天到底多久洗一次床单才合适。为什么男生的床单容易发黄?很多人觉得床单发黄是因为没洗干净,
为什么笔记本触屏失灵(笔记本触摸板用不了?) 完蛋了,触摸板动不了了,这怎么搞?鼠标是好的,这下玩完了,触摸板坏了。从小不学好,长大修电脑,今天来盘一下联想的拯救者。刚清完灰,但是我发现进系统之后触摸板怎么动都动不了,难道触摸板坏了?鼠标看一下,鼠标是正常的,这怎么搞?清了灰之后排线我记得全部插牢了。之前触摸板也是可以用的,注意看一下,F1到F
主卧为什么不宜外人睡呢(夫妻的床为什么不能让第三个人睡?) 在外面打拼了半辈子的小两口通过积攒,终于在城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家,但是谁家都会有来客人的时候,比如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闺蜜等。如果房间不够住你会腾出你俩的房间和床出来给他们住吗?为什么有些夫妻俩宁愿吵架也不愿意腾出自己的房间来让他们住?会引发夫妻感情不和夫妻共同的卧室睡的大床属于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