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发生离不开时间、空间与人这三个要素。地理志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史书类型,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提供了空间维度的参考。
古人认为大地上的山川沟渠,各有条理,所以称“地理”。人们要贯通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所以自古就有编写地理志的传统,最早有《禹贡》《山海经》,汉晋时期出现了《畿服志》等专书,《汉书》以下正史中多有《地理志》。
《禹贡》和《山海经》还有理想和神话的成分,后来的地志专书则更多是出于实用的需求。隋唐时代,中央要求地方政府上报风俗物产地图,并据此撰修当朝的地理总志,为皇帝治理国家提供参考。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地理总志是唐代《括地志》。唐初统一全国后,普查经济人口,编制了《贞观十三年大簿》,以此为基础,唐太宗第四子李泰组织人手,遍查内府的图经典籍,又派遣使者分道诸州,查阅地方图经、志书,花费五年时间撰成了《括地志》500卷。
《括地志》全面记录了唐朝全盛时期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政区沿革、山岳形胜、风俗物产、古迹、人物等,为后来的地理总志类图书奠定了基础。
虽然《括地志》在南宋时亡佚了,但因唐宋人经常引用此书解释古地名,尤其以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述最多。清代乾嘉学者开始做《括地志》辑佚工作,后来贺次君先生在点校《史记》的过程中,从《史记正义》中系统辑录《括地志》佚文,编成了《括地志辑校》,让我们可以了解唐代第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的部分面貌。
《括地志辑校》
唐代的另一部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则有幸流传至今。“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这部地理书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由当时的宰相李吉甫主持编纂,反映了唐代中后期的情况。它的特点是图志合一,以唐代的十道四十七镇为基础,每镇一图一志,分镇记载府州县的情况。但“图”在北宋时已经亡佚,故又称《元和郡县志》。
《元和郡县图志》全书40卷,篇幅比《括地志》小很多,但更利于流传,保存了大量丰富的历史资料,对全国各地的地理沿革、山川、物产都有简要叙述,它的体例影响了后代的地理志,被盛赞为开我国地理总志之先河。
它的内容也为后代的地理志奠定了基础,因为地理书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记录地理沿革,同一个地方在不同时期是什么行政建置,前代的信息是不断累积的,而山川、物产、风俗等更不会轻易变化。所以后世再编地理志的时候,可以沿袭前朝的基础信息,补充本朝的新变化。
《元和郡县图志》
宋代有两部官修地理总志。一部是《太平寰宇记》,“太平”指太宗年号太平兴国(976—984),“寰宇”则是天下、国家全境的意思,记述的范围除了十三道,还包括实际控制权在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以及“四夷”各国。
《太平寰宇记》说是官修,其实是乐史个人写成,进呈皇帝后获得官方认定。他是在《元和郡县志》的基础上,增补其他书和当朝的新资料。《太平寰宇记》在体例上沿袭唐代总志,又有所创新,增加风俗、姓氏、人物等门,以人文结合地理,为后世的方志所仿效。
《太平寰宇记》
另一部是是宋神宗时期的《元丰九域志》。“元丰”是神宗年号(1078—1085);“九域”即“九州”,指代全国。这部书反映北宋中期的地理情况和行政区划,比《太平寰宇记》文省事增。
《元丰九域志》
可以看到古人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地理书进行更新,以适应新的需要,不是以一部书作为定本。
与“寰宇”“九域”相比,到了南宋,江山只剩半壁,这一时期出现了两部私撰地理书。这两部书记述的范围只有南宋的统治区域,不包括中原和北方地区,体例上也与前几部总志有别,“名为地记,实则类书”,算是一个变奏。
王象之的《舆地纪胜》,略于沿革而详于人文内容,尤其注重收录人物、碑记、诗文资料,还列出各州府所在地的各种称谓,以便赋诗作文时引用。此书在体裁上的调整,比如细分景物、古迹、官吏、人物、仙释、碑记、诗、四六(骈文)等门,对后来元明清三代总志的修撰有很大影响。
《舆地纪胜》
后来祝穆、祝洙父子模仿《舆地纪胜》的体例作《方舆胜览》,更是处处体现出多诗文记序及骈文用语的特点。
《方舆胜览》
元明清重新实现大一统,版图也达到了历代之盛。元代广泛搜集地方图志,编修《大一统志》,展示王朝“疆理无外之大”,明清两代沿袭此例。各级行政区划纂修地方志也成为定制,一省之志称通志或总志,其下有府、州、县三级志。明清的一统志就是在汇集各级方志的基础上编修的。
“清代三大奇书”之一《读史方舆纪要》,与前代的官修地理总志和南宋私修总志的体例都不同,独具一格,被誉为“千古绝作”。作者顾祖禹是明末清初人,有感于亡国之痛而著此书。他认为明朝亡国的关键在于对边防形势了解不足,防御不当,因而特别关注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
《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关于沿革地理尤其是军事地理的总结性著作。全书130卷,分历代州郡形势、各直省分卷、川渎异同、分野,另附舆图4卷,详尽讲述四千年来的行政区划沿革,重要河流变迁等,集河渠、边防、食货、都邑、方志为一体,图文并茂,兼及海内外。
其中《历代州域形势》和各省山川险要总论,几乎每篇都是甚有价值的军事地理论文。比如《北直方舆纪要序》,详细论证了北直隶(今北京、河北)的战略地位,认为明朝在都城选址上不够明智,北京的地势不利于守备,故自唐末以来河北多乱。最后提出了关于建都的著名论断:汉唐都城所在的关中才是最佳选择。
《读史方舆纪要》(中华国学文库)
《读史方舆纪要》
类似的精彩论述不胜枚举。梁启超誉之为“极有别裁之军事地理”,至今被许多军事爱好者奉为至宝。
通过这些古代的地理书,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认识脚下这片土地的。而对于今人来说,地理志不仅是研究历史的钥匙,也可以是旅行访古的指南。中华书局的“中国古代地理总志”系列,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从地理空间了解中国传统政治与文化的视角。
《我一逃跑皇帝,你让我反清复明?》小说章节列表精彩试读 朱宁徐达小说阅读 第5章虽然对这支兵马不屑一顾,可凭着多年指挥作战的谨慎,吴三桂还是开口问了斥候一句,“可看清这支队伍打着谁的旗帜?”“禀王爷,他们的旗帜上面有一个‘蓝’字!”“蓝?”吴三桂若
周赣周清未删减阅读 六神马良小说大结局无弹窗 在工厂上班补贴家用的我,被机器砸断双腿,工厂赔付了三十万,给我治疗双腿。我的婆婆和老公竟为了省下这笔钱,擅自把双腿还能治疗的我送回了家,导致我下半身瘫痪。出院后,婆婆在家里
主角哈里星星 我的病娇蛇妖女友的小说在线阅读 小说全集免费在线阅读(哈里星星) 1我是个盗墓贼。"这位美女,大半夜的躺在棺材里,不怕着凉吗?"我强撑着笑脸,手电筒的光柱抖得像得了帕金森。棺材里的女人缓缓坐起身,黑发如瀑,皮肤白得像是从未见过阳光。她冲我笑
(新书)贺金巧王宇倩全文阅读 新书《贺金巧王宇倩》小说全集阅读 婚礼前八小时,闺蜜群里弹出一条消息:“我爸被纪检委带走了,婚礼取消!”我们彻夜安慰她,替她通知宾客,甚至帮她对抗婆家的退婚压力。直到她晒出奢华婚礼现场照那晚——我保存了她秒
童希傅晏寻夏烟全本章节阅读 童希傅晏寻夏烟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陆识拗不过她,留下来照顾了她一晚,第二天一早,才回了医院。而童希也匆匆去公司上班。今天,她要陪傅晏寻去参加一场宴会。但童希并不是他的女伴,只是以助的身份跟着。夏烟,才是他的